
中国工程院刘先林院士
刘先林院士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名誉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研究员。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,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,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。1963年刘先林院士提出的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,是写入规范的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。研制成功的数控测图仪获国家测绘总局一等奖;正射投影仪及与之配套的程序,获1985年国家科 刘先林技进步奖三等奖;解析测图仪成为全国各省市生产大比例尺地图的主流仪器,获1992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;1998年他任课题组长完成的863-308项目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JX4A-DPS通过国家鉴定,销往全国并出口国外,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中国科学院干福熹院士
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。1959年获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。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、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、上海市科协副主席、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。对光学玻璃材料、材料光谱和非晶态物理有研究。参加了我国光学玻璃和多类特种玻璃的研制工作,建立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完整的无机玻璃性质计算体系。是我国激光技术的开拓者之一。首先在国内研制成功激光钕玻璃材料,并领导了我国激光玻璃的扩大试制工作。著有《光学玻璃》、《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和成分设计》等。中国辞典《大辞海》的副主编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巍
男,1954年5月生,吉林长春人,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,历史学博士、文学(人文)博士,研究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、《考古》杂志主编,兼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(历史学部主任)、考古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、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。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、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、中国史学会理事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、亚州史学会评议员(常务理事)。2002年初被德国考古研究院授予通讯院士;2002~2005年,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吉林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;2007年1月被美洲考古研究院(美洲考古协会)授予终身外籍院士。1997年被授予“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称号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