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海关旧址,俗称大钟楼,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,建成于1916年,是中国首批海关口岸之一,原正中拱券门上“粤海关”三字,1949年后曾改为“广州海关”,经修复后现改回“粤海关”,可能受建筑风格影响,英文名称上故意以V代U变成CVSTOM HOVSE字样,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685年(康熙二十四年),清政府设立了中国首批海关(粤、闽、江、浙),其中粤海关就设在广州海珠广场旁的天字码头。 19世纪下半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后,广州被英法联军占领,粤海关开始逐渐被洋人把持。当时,沙面岛属于租界,为方便外籍人士办理公务,就在六二三路附近兴建了一栋共两层楼的粤海关税务司公署。然而,大楼在经历数次重修后最终被大火烧掉,后来就决定在附近兴建办公地点,也就是如今的“大钟楼”。咸丰十年(1860年)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(外界称“洋关”)。民国三年(1914年)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,民国五年落成。建筑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•迪克(David C. Dick)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,华昌工程公司承建,1916年5月竣工。粤海关大楼是现时全国历史最长的海关大楼,早于1927年落成的上海江海关大楼和1924年落成的武汉江汉关大楼。
粤海关旧址建筑及特色建筑大楼的大理石是来自云南大理,结构为整体钢筋水泥,用大块麻石作基础,十分坚固,整座建筑可以承受500磅炸弹爆炸冲击。整个钟楼建成共花了30万银元。整个建筑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,整体钢筋水泥结构大块麻石基础,正面外墙以花岗岩圆柱与条石镶砌,总建筑面积近三千三百平方米,楼高三十一点八五米,大楼建筑呈现出明显的欧陆风貌,罗马立柱、钟楼、每个房间的壁炉,都是非常显著的特征。
大钟历史楼顶机械大钟为1915年英国制造,是现时全国历史最长的英国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。近年,由于大钟运行时间太长及零部件磨损严重,导致大钟时间出现较大误差,所以政府为此曾对大钟进行过两次维修以恢复大钟走时的准确性。
海关博物馆2006年9月12日,广州海关办公地点正式撤出已经使用了91年的粤海关大楼,迁往天河区珠江新城。海关总署于2007年2月批复,原广州海关的“大钟楼”将建设为中国海关博物馆分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