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我院赠送“船模”
发布时间:2014.03.18 来源: 查看次数:2969
近日,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我院赠送了“南海1号”古船模具。

这次考古所赠送的“南海一号”古船模型是以黄花梨木纯手工打造的,古船模型船身长近2米,船身不见一处铁钉接缝,甚至船舱、帆布、桅杆、船舵等部分均按照真实还原情况来制作。板上桅杆耸立,栏杆错落,楼台宽敞,舷窗可以开合,巧夺天工的手艺,让人赞叹不已。

凝聚着中国悠久航海历史的古船模型,是对启智研究院在“南海1号”开发挖掘保护项目中所做贡献的积极肯定,也代表着考古界对我院技术实力的认可。据悉,该模型将在欧科集团的展厅进行陈列。
背景资料:
1987年,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,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。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,引起世界瞩目,该船被命名为“南海一号”。
2007年12,“南海I号”实现“整体打捞,并进入水晶宫。沉没八百年的“南海一号”被呈现在世人的眼前。“南海一号”是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南宋初期古沉船,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。“南海一号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、船体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,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、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,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。
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,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,赴新加坡、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国。令人惊奇的是,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,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。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、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,提供了最典型标本。同时,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、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,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。